2002年10月18日(星期五)下午至10月19日(星期六)下午 |
操作工作坊(一天半時間) |
地點: |
骨關節肌肉實驗室/骨科訓練中心 |
要則: |
與會者將分2組參加不同的操作工作坊。“用者交流會議”亦根據內容分入這2組。 |
時間: |
上午工作坊間由9點至12點30分,下午工作坊由下午2點至5點30分 |
|
2002年10月18日(星期五)下午 |
第一操作工作坊:骨分子生物學,脫鈣和不脫鈣硬組織的組織學和形態計量學
會議主持: Harris/李廣文 |
技術專題報告:基礎和先進的骨生物分子學技術 |
14:00 |
基因剃除骨組織模型的建立學 |
Harris
SE |
14:20 |
基因改造動未分化骨細胞鑑定 |
柯華珠 |
14:40 |
活體局部骨形成模型:顱頂注射法 |
陳 棣 |
15:00 |
用定量RT-PCR對基因表達分析 |
黃 琳 |
參加會議代表專題發言 |
15:20 |
膠骨頭血流研究
|
楊 波 等 |
15:40 |
源於脾幹細胞的破骨細胞對成骨細胞的生長和功能的促進作用
|
李雨民 等 |
16:00 |
茶休 |
組織形態計量學 |
16:20 |
骨脫鈣,包埋、切片和染色 |
胡睎堂 |
16:40 |
-
活體螢光標計
- 不脫鈣骨與植入體樹脂包埋,切片,磨片和染色
- 高分辨率X光片和X光密度定量法
|
陳俊偉 |
17:00 |
對兔疫組化標本半定量的圖像分析 |
傳世銓 |
17:20 |
靜態和動態骨形態計量學骨的三維結構定量(微CT) |
楊曉恩、
蔣業斌 |
17:50 |
結束 |
第二操作工作坊:骨密度儀和骨生物力學測試
會議主持: Hangartner T/秦嶺 |
技術專題報告:骨密度儀 |
14:00 |
CT對微纖結構的分析 |
Hangartner
TN |
14:30 |
骨質疏鬆症前期處理 |
Irit
Y |
參加會議代表專題發言 |
14:50 |
不同材料組織2程組成支架研發 |
張人傑 |
15:10 |
腰椎前後位DXA測量評定 |
範宏斌 |
15:30 |
兩種骨水泥強化椎體的生物力學評價 |
王向陽 |
15:50 |
茶休 |
骨密度儀操作技術與演講 |
16:10 |
-
雙能X光骨密度儀 (DXA)
- 肢體定量CT(pQCT)、定量超聲儀 (QUS)
|
孔穎妍、
區施琪、
蔡詠怡 |
17:30 |
結束 |
|
2002年10月19日(星期六) |
第一操作工作坊:骨分子生物學、骨組織學和形態計量學
協調員: 陳俊偉/楊曉恩 |
09:00 |
骨脫鈣、包埋、切片和染色 |
胡睎堂 |
09:30 |
-
活體螢光標計
- 不脫鈣骨與植入體樹脂包埋、骨切片機和重型切片機、切片、磨片和染色
- 高分辨率X光片和X光密度定量法
|
陳俊偉 |
10:30 |
對兔疫組化標本半定量的圖像分析 |
傅世銓 |
10:50 |
-
靜態和動態骨形態計量學 (OsteoMeasureTM)
- 骨的三維結構定量微CT(Scanco μ40)
|
楊曉恩、
蔣業斌 |
11:50 |
共聚焦顯微鏡和圖像分析技術在骨研中的應用 |
李廣文 |
12:40 |
午飯 |
14:00 |
與技術指導員安排和強化上述具體操作 |
全體 |
17:00 |
工作坊結束 |
第二操作工作坊:骨密度儀
& 骨生物力學測試
會議主持: 呂維加 / 周鴻奇
協調員:簫永沁 / 莊偉星 |
骨生物力學 |
09:00 |
硬組織生物力學基礎和應用 |
周鴻奇 |
09:30 |
高分辨率X光分析技術、超聲纖維鏡技術和納米力學測試技術簡介 |
秦 嶺 |
10:00 |
兔骨關節炎關節軟骨的生物力學和生化特徵 |
曹月龍 |
10:20 |
茶休 |
11:40 |
- 骨樣本的保存與處理
- 測試夾具的選用
- 測試方法和測試條件選擇
- 影響測試結果的條件
- 測試結果表達
|
周鴻奇
呂維加
蕭永沁
莊偉星
|
12:40 |
午飯 |
14:00 |
根據與會者各人要求,可與操作協調員協商,
進一步了解工作坊的詳細內容,強化所涉及操作技術。
同時參加第一和第二工作坊的與會者可相互對調了解另一工作坊的大致內容。
|
全體 |
17:00 |
工作坊結束 |
|